項目名稱丨肉牛產業展廳設計
項目規模丨新建項目
施工時間丨 2025 年 6 月
用心賦能傳統農牧產業
從 “國人糧倉” 到 “世人餐桌”,農牧產業的現代化轉型需要更直觀的價值傳遞。
該肉牛產業展廳以 “金牛領路 犇向幸福” 為核心,將肉牛全產業鏈的 “數字化轉型” 與 “農牧循環” 理念融入空間設計,在開闊有序的布局中,讓每一處展區都成為敘事載體 —— 既展現肉牛養殖的科技實力,也傳遞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深層價值。
展廳序廳:一眼讀懂產業機遇
步入序廳,現代感與產業自信撲面而來。
淺白主色調搭配科技藍線條,開合大屏循環播放肉牛產業背景影片 —— 從國民對牛肉需求的數量增長、品質升級,到衍生產品的多樣化趨勢,直觀呈現產業廣闊的市場前景。
影片結束后,屏幕向兩側緩緩打開,頂部線性燈光勾勒出簡約輪廓,與地面流暢動線呼應,既顯大氣,又為后續的產業展示鋪墊基調,讓來訪者進門即能感受到 “傳統農牧產業駛入快車道” 的活力。
第一章展區?牛勢勃發:看見產業根基與政策機遇
沿序廳深入,“牛勢勃發” 展區如一幅展開的產業藍圖。
左側展墻以圖文結合數據,清晰呈現地域產業優勢 —— 作為全國肉牛生產大省,當地肉牛飼養量、牛肉產量等指標位居前列,《肉牛奶牛產業發展行動計劃》的政策解讀則明確 “產業升級” 的方向;
右側 “小牛犢大產業” 板塊,通過銷售量、就業人數等數據,展現龍頭企業帶動鄉村振興的效應,搭配肉牛品種模型與藝術造景,科普世界主要肉牛種類的形態、肉質差異,自然引出當地肉牛的特色優勢。
展區布局規整卻不呆板,淺灰展柜與暖光照明結合,將 “政策支持、地緣優勢、產業規模” 三大核心信息清晰傳遞,既回應了政府領導對 “政策落實” 的關注,也讓合作伙伴直觀看到產業發展的堅實根基。
第二章展區?牛牧科技:走進數字化養殖的 “智慧牧場”
“牛牧科技” 展區是科技感與實用性的融合,也是肉牛產業 “傳統養殖向智能轉型” 的縮影。
開闊的空間里,最引人注目的是 “虛擬牛舍” 沉浸投影 —— 通過動態影像還原智慧牧場場景。
牛耳佩戴的智能耳標實時采集健康數據,AI 攝像頭監控牛群活動,智能電子秤自動記錄體重變化,這些數據最終匯聚到 LED 大屏展示的 “智能化養殖監控平臺”,讓 “全流程可追溯” 不再是抽象概念。
“從牛犢到餐桌” 展區則通過影像 + 燈控 + 模型裝置,生動演繹飼料加工、母牛繁育、公牛育肥、屠宰加工、冷鏈物流的全產業鏈流程,讓參觀者清晰看懂 “一塊牛肉的誕生之旅”。
展區頂面裸露的管線增添工業質感,與光滑地面形成對比,既顯專業嚴謹,也傳遞出 “數字化讓養殖更高效” 的產業趨勢。
第三章展區?牛業犇騰:嘗出品質,讀懂循環價值
作為展廳的核心體驗區,“牛業犇騰” 展區將 “產業價值” 與 “感官體驗” 深度結合。
入口處的 “協會架構” 藝術圖形,展現以龍頭企業為首的產業集群,凸顯 “引領行業發展” 的擔當;
中間的 “品牌肉” 展臺陳列特色牛肉產品,旁邊的 “試吃區” 提供新鮮牛肉品嘗,醇厚的肉質讓味蕾成為感受產品品質的直接橋梁,直觀證明 “優產優銷” 的成果。
“農牧循環” 板塊是另一大亮點 —— 通過流程圖與實景照片,展示秸稈飼料化利用、牛糞轉化為有機肥、有機肥反哺農田的循環體系,傳遞 “可持續發展” 理念;
展區以暖黃為主色調,搭配木質展具與綠植點綴,既像溫馨的 “產業體驗館”,又彰顯 “農牧循環助力共同富裕” 的產業抱負。
犇向未來區與細節設計:傳遞長遠價值
展廳末端的 “犇向未來” 區,兼具未來戰略展示與互動功能 —— 墻面呈現企業未來規劃,設置簽名留言板,參觀者可寫下對產業發展的期待,形成 “參與感” 與 “共鳴感”;
從政策機遇到科技實力,從產品品質到循環價值,該肉牛產業展廳以 “金牛領路” 為線索,將農牧產業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串聯成完整故事。
在這里,每一處設計都緊扣 “現代化轉型” 的核心 —— 它或許是一段政策解讀的文字,或許是一次虛擬牛舍的體驗,或許是一口新鮮牛肉的試吃,最終都指向同一個目標:讓來訪者讀懂 “肉牛產業不僅是傳統農業,更是科技賦能、循環發展、助力鄉村振興的朝陽產業”,感受農牧背后的產業力量與民生溫度。